來源:東方網 王永娟 選稿:牛強
圖片說明:《貞觀盛事》拍攝現場
圖片說明:開機前,飾演魏征的尚長榮在指點飾演月娟的青年演員楊揚
東方網記者王永娟7月18日報道:7月17日,今夏入伏首日,上海車墩影視基地,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正在如火如荼拍攝中。攝影棚外,驕陽似火,蟬鳴陣陣,攝影棚內,卻是另外一番天地:黑色雕花地磚,巨型唐風壁畫,半人高的燭臺……讓人瞬間穿越回了唐朝。《貞觀盛事》正在拍攝第三場“國舅府內”的戲碼,這部匯集了尚長榮、關棟天、夏慧華、朱世慧、陳少云等名家的電影,也是京劇電影工程目前入選的唯一一部新編戲,尚在拍攝中便讓人感覺到了如火的激情。
“炎熱的夏天給了我們火熱的心”
雖然攝影棚內有空調,但穿上厚厚的戲服,戴上繁重的行頭之后,演員們還是直冒汗。還未上場,飾演月娟的楊揚便已經被化妝師拽著補了一次妝。盡管如此,從勒頭、勾臉、開嗓,到鏡頭下表演開唱,不管是青年演員,還是幾位年逾七旬的老藝術家均一絲不茍。
開機前10分鐘,在后臺等待出場時,尚長榮正在和楊揚小聲交流,教她如何處理一處細節。“見禮時,你的身子往下,臉往上;面對國舅,你不看他就走,橫著過去,就像小孩不愿意似的。”交流完之后,兩人也是各自溫詞,楊揚對著布景木板默默溫習身法,念白、唱腔、動作一一過一遍,遇到自己不夠滿意的地方,還反復揣摩。尚長榮眼尖,發現一位即將上場的演員衣服有一處褶皺沒打好,告訴自己弟子董洪松,“你趕緊過去幫他拽一拽”。
從化妝到拍攝完畢,主演們每天要工作近十個小時,但他們卻樂此不疲。每天超長時間的拍攝,難免會讓年輕人有一些疲累,而七十多歲自稱“70后”的尚長榮,也真的把自己當成“70后”,為了調動年輕人的積極性,在片場休息時,就跟他們講舊日梨園趣事來解悶,年輕人聽得津津有味,疲憊也就減掉了大半。
“19年前我們歡慶新中國成立50周年,把新編歷史京劇《貞觀盛事》搬上舞臺。如今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歷史節點,我們原班人馬再次聚在一起拍攝京劇電影《貞觀盛事》,意義非凡。明年電影上映,將為共和國70華誕慶生。”面對連日來的高溫拍攝工作,尚長榮表示:“之前幾部電影的拍攝都遇上了高溫天,但炎熱的夏天給了我們火熱的心,我們一定能圓滿完成電影拍攝。”
圖片說明:尚長榮飾演魏征
把京劇電影拍出“大片”的感覺
京劇《貞觀盛事》由戴英祿、梁波編劇,陳薪伊導演,尚長榮、關棟天、夏慧華主演。該劇講述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魏征敢言直諫,興利除弊,逐步形成國力強盛的盛世局面,引得八方來朝。這樣一段明君賢臣攜手開創盛世的千古佳話,道出了“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題。自1999年首演以來,該劇先后獲得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中國藝術節大獎、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中國京劇節“金獎”(榜首)、文華大獎、上海文學藝術獎以及田漢戲劇獎一等獎、曹禺戲劇獎等各大獎項。
從舞臺版到電影版,《貞觀盛事》走了20年,在20年中也在慢慢打磨,變得更加成熟。舞臺版《貞觀盛事》有近3個小時,電影版要壓縮在2個小時之內,如何縮短時長,又不影響劇情?影片導演滕俊杰成竹在胸。“電影蒙太奇手段可以快速時空轉換,因此,在戲劇舞臺上的一些必要的起承轉合可以省略,我們不要小看觀眾腦補情節能力。”
圖片說明:關棟天飾演李世民
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的上映,已經讓人感覺,京劇電影已經跳脫了“舞臺”,真正有了大片的感覺。昨天拍攝的國舅府的戲份,大多是演員的背面。“正面的、側面的我們都已經拍完了。”滕俊杰認為,360度的拍攝,可以讓觀眾從舞臺的180度平面中脫離出來,有真正看電影的享受,在觀影時更快地融入劇情。“魏征的‘憂國憂民’和長孫無忌的‘居高自傲’形成矛盾,‘明君忠誠’和‘貪圖享受’的矛盾,在這部劇里都有很強烈的表達。而透過鏡頭的360度呈現,戲劇沖突都會得到強化。”
圖片說明:導演滕俊杰現場指揮
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去年12月20日建組,今年6月26日開機,預計將于本月底殺青。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