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戲雅樂”
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奏員尚靖雅京劇古箏音樂會
新聞發布會今日舉行
2020年1月21日上午,在北京京劇院舉行了“箏戲雅樂”——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奏員尚靖雅京劇古箏音樂會新聞發布會。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李師友,著名戲曲音樂家、作曲家朱紹玉,北京京劇院演出培訓中心黨支部書記朱甲、北京京劇院綜合業務部主任孫鵬、北京京劇院市場開發部主任富博洋、北京京劇院舞美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高云霄、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鄭瀟、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趙倩、青年作曲家方健、中國藝術研究院編曲程明、中央戲劇學院聲音設計范愛眾、北京京劇院創作(研究)部杜娜一同出席了本次活動。新聞發布會由演出培訓中心黨支部書記朱甲主持。
首先,由尚靖雅發言,她表示進入北京京劇院工作十余年,此次能夠將京劇古箏音樂會帶到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首先要感謝劇院領導、國家大劇院以及主創給予的大力支持,感謝著名戲曲音樂家、作曲家朱紹玉老師和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周望老師多年來的指導。隨后,她向大家介紹了音樂會的曲目版塊。此次音樂會共分為五個板塊,包括:I. 用古箏伴唱京劇,II.古箏演繹京劇聲腔,III.古箏演奏京劇曲牌,IV.帶有京劇元素的古箏現代作品,V.古箏與京胡的對話。尚靖雅談到,音樂會將古箏與京劇全方位融合,以古箏的方式詮釋和演繹國粹京劇,并進一步探索古箏與京劇聲腔、京劇曲牌、京劇程式動作跨界合作表演的更多可能性,讓古箏這件民族樂器中的瑰寶,更好地服務京劇、傳播京劇音樂、展示京劇音樂魅力,促進京劇音樂和古箏音樂有機結合并多元化發展。這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自覺保護與傳承,是探尋傳統文化“雙創”的有益嘗試。這也是她作為一名傳統文化工作者的責任擔當。
隨后,由音樂會導演高云霄介紹了音樂會的創作理念,“這是一場京劇與古箏相碰撞出的全新的視聽盛宴,也是北京京劇院在劉侗院長帶領下的,在藝術革新方面的又一新舉措。京劇,眾所周知,是我國的國粹,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并且行當眾多、流派云集、聲腔多樣、服裝服飾復雜,是我國藝術形式集大成者。古箏,是一件古老的漢民族樂器,據說盛行在戰國時期的陜西、甘肅一帶。‘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乎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這兩種不同的而又古老的藝術形式,配以西洋樂器的襯托,又有當代名家和著名演奏家們的鼎力助陣,再經過現代化舞美的包裝處理,打造出來的表演形式是怎樣的呢?讓我們拭目以待。”高云霄談到。
著名戲曲音樂家、作曲家朱紹玉表示,“近些年來更多的演奏員能夠從幕后走到臺前演出,并深受觀眾喜愛,均得益于劇院的支持。在新的時期,藝術形式應當有新的變革出現。尚靖雅進入劇院工作以來,創作出了多部將京劇和古箏相結合的作品,面對多元文化,依舊能夠專注于兩種傳統藝術形式的跨界研究,并多次攜佳作走出國門。基于她多年的努力,創造出了首開先河的音樂形式,將京劇和古箏推向青年觀眾,獲得了國際舞臺的認可,這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可喜現象。”
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李師友首先對尚靖雅和音樂會的主創團隊表示祝賀,他談到,“尚靖雅選擇了一條非常艱難的道路,她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對古箏的信仰以及多年的努力,才能夠從小舞臺走向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期待尚靖雅在京劇和古箏的跨界結合方面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發表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北京京劇院積極響應號召,鼓勵多名演奏員從幕后走到臺前,使表演方式有了創造性的改變。尚靖雅作為其中的一員,對京劇和古箏相結合的方式有極大的興趣,并付諸了大量努力。我認為她所創造出的跨界形式符合京劇發展的趨勢。”
發布會最后,尚靖雅和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鄭瀟表演了此次音樂會首演作品《巾幗故事·中國夢》中的片段。
據悉,“箏戲雅樂”——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古箏演奏員尚靖雅京劇古箏音樂會將于2020年2月9日(正月十六)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演出,屆時將邀請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胡文閣,國家一級演員楊少彭、李揚,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鄭瀟,國家一級演奏員艾兵、舒健助陣。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