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賣的是角,看的是戲。所以說京劇藝術是角兒的藝術。在梨園行,有這么一句老話,人保戲,戲保人。戲保人說的是,這一出劇目,無論是誰演,他都能夠有一個很好的票房保證,比如像《四郎探母》,《紅鬃烈馬》,《珠簾寨》這樣的劇目,而人保戲說的,這個人是這出戲的保障,也是這出戲當中最大的賣點。所以說在京劇舞臺上出現過各種各樣的絕活,也出現過各種各樣的能人。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當年京劇舞臺上的絕活,前輩藝術大師是怎樣保戲的!
首先,咱們提到的就是趕角,趕角在當今舞臺上已經很少看到,但是在上個世紀的京劇舞臺當中是頻繁出現的,尤其是南派京劇。在北派京劇當中。演員都會有一個固定的行當,固定的流派。而在南派京劇當中,只要你是主演,所有的流派行當,你都有可能飾演的機會。所以說在南派京劇當中,我們會經常看到這樣的演出。沒有行當限制,沒有流派限制,沒有角色限制,比如南麒北馬關外,之一的唐韻笙唐先生。他的演出在上海就是一種這樣的演出。比如唐韻笙在上海經常貼的一出劇目《三逼宮》,在《三逼宮》當中,唐韻笙自己演老生跟花臉兩個行當。在京劇《法門寺》當中,唐韻笙一趕二前演劉媒婆,后演趙廉。尤其是唐韻笙的劉媒婆,別具一格,在舞臺上,邊走圓場邊耍煙袋跟手絹,這樣的演出在當時是十分叫座的演出,從這一個角色我們也能夠看到唐韻笙先生,在舞臺上對角色的塑造力。同時期的還有一位小楊月樓先生,小楊月樓先生的演出真正的跨出了行當的局限,早期從他的戲單上,我們可以經常看到他自己在一出戲當中,老生,旦角,花臉來回串演。所以說這種感覺不僅僅要求演員會的多會的廣,還要求演員演啥像啥,學啥像啥。在當今京劇名家當中,有一位裴艷玲先生,他的演出不僅僅有京劇,而且對于昆曲,河北梆子,也是十分擅長,在早期訪臺公演的視頻當中,裴艷玲就曾經演過京劇跟河北梆子串聯的連營寨。對于這種京梆兩下鍋的形式,在之前的京劇舞臺上也是經常看到的。
然后咱們說一下京劇舞臺上別具一格的演出,首先我要提到的一位上海老伶工,名叫夏月潤。說到夏月潤這個名字,咱們可能現在十分的陌生,但是夏月潤的岳父卻是鼎鼎大名的譚鑫培先生。夏月潤自幼學習京劇,他的幼功十分堅實,武功十分強。在京劇行,夏月潤有一個外號叫夏八根。之所以叫夏八根,那跟夏潤的紅生戲有關,一般在京劇舞臺上扎靠是有四根靠旗,而夏月潤的《古城會》中的關羽卻扎了八根考旗。這八根靠旗四大四小,沒有堅實的武功底子,這八根靠旗根本耍不開。然后咱們說一下趙松樵老先生。第一次知道趙松樵老先生,還是因為趙松樵老先生的年紀,從1901年到1996年,趙松樵老先生活了將近一個世紀。趙松樵老先生在80歲的時候還演出大溪皇莊,在90歲的時候更是演出《斬顏良》中的顏良。說到顏良,這應該是趙松樵老先生藝術當中最大的一個名片。趙松樵老先生的顏良別具一格,形成自家風采,也是趙派代表作品之一。說到這這個《斬顏良》,對于顏良的重新塑造也是趙松樵的藝術經歷當中最成功的一次,可以說趙松樵的顏良掩蓋了其他顏良的所有光輝。是當真無愧"活顏良"! 趙松樵所塑造的顏良一出場就給人一種這就是顏良的感覺。所以說這就是一個角的創造能力,也是一個角的能力。
最后咱們談一下京劇舞臺上讓人十分耀眼的操作,首先咱們說的就是京劇舞臺上面的撒火彩。撒火彩這個技巧現在已經在京劇舞臺上看不到了,當初在演神仙鬼怪戲的時候,包括但凡有放火的戲,咱們都會看到撒火彩這個技巧、可以說撒火彩這個技巧從一定的程度上能夠渲染舞臺的氛圍,能夠體現出當時舞臺的感覺。所以說這個技巧的消失對于京劇來說有些可惜。比如當初在演《火燒連營》、《火燒博望坡》、《焚綿山》、《烏盆記》等劇目的時候都曾用到這個技巧。這樣一個絕活不僅僅讓讓人看清楚舞臺上發生了什么,也能夠提起觀眾看戲的欲望。
所以說,京劇是角的藝術,而且在那些京劇名角的創造下,京劇能夠越來越豐富,不僅僅能夠在劇目上能夠豐富京劇的表演形式,而且能夠在影響力上進一步擴大京劇的影響力。所以說注意一下京劇舞臺上的絕活,對京劇來說不是一件壞事。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