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育兵
“徽劇童子班”在安徽省績溪縣實驗小學已經堅持了十年,融入成為學校的一項特色文化。2007年至今,該校自編了一本徽劇傳承的教材,介紹徽劇的基礎知識,由安徽省徽劇院的專業演員把關并教學。
戲曲進校園,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戲曲傳承發展的有力手段。正是因為如此,多個部門才出臺了《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把戲曲進校園工作提上了日程。
戲曲進校園的好處,在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建立起完整的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熏陶。通過學習戲劇,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觸了歷史等知識,吸收戲曲中蘊含的優秀品質的養分,提升身體素質,進行意志上的磨練,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處的。當然,同時也能夠促進戲曲藝術的普及、傳承、發展。
讓“徽劇童子班”校長擔憂的是,學生上了初中之后,絕大部分也就斷了和徽劇之間的聯系,這表明戲曲進校園工作必須要做好銜接,確實讓這一興趣愛好能夠得到持續的培養。但校長對于“大多數都是當成興趣在培養”的擔心,實在沒有必要。
戲曲進校園的目的,當然包括培養戲劇人才,但就此以為,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就都要去學戲劇,那實在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正如學校開設了音樂興趣組、美術興趣組,而卻并非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就一定要去當音樂家、美術家一樣。戲曲進校園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戲曲的愛好。當越來越多的人對戲曲有了愛好之時,龐大的基數、巨大的市場,必然能夠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戲曲演員。由此可見,“大多數都是當成興趣在培養”不僅現實,而且理性。
戲曲進校園的目的,在于推廣戲劇教學,逐漸形成更濃厚的戲劇氛圍。如果能有優秀的戲曲人才脫穎而出,自然更好。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