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是一種綜合舞臺藝術樣式,主要形式包括“詩”、“樂”、“舞”等。“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還包括舞臺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而這些因素在京劇藝術中都為了一個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個原則,即美。
然而,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學前教育仍是薄弱環節,尤其是學前音樂教育方面更是距離國家對學前音樂教育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因此,在學前音樂教育中逐漸應用京劇教學,使學前兒童對我國的傳統京劇音樂產生興趣,并掌握一定的技巧,使得學前兒童在音樂,舞蹈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都有所提高,具有較大的意義。
中國京劇藝術的海洋里蘊涵著無盡的藝術珍寶,她是在華夏數千年豐饒文明沃土上生長開花結實的藝術奇葩,是世界藝術瑰寶皇冠上的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中國京劇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炎黃子孫的巨大的凝聚力。隨著當今世界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因素的急劇變化發展,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京劇正逐步走向衰亡,要想使京劇藝術重新煥發新姿,就要從小抓起,讓孩子喜歡熱愛起來,給京劇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京劇的唱腔、臺步都有很大的講究,與孩子的生活、環境有很大距離。剛開始孩子對京劇活動有新奇感而樂意學,但難以堅持,老師就應該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激發、保持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好模仿、易受暗示,年齡越小越明顯,而教師往往就是幼兒所崇拜、模仿的對象。可注意用表現出的對京劇的喜愛之情引導著孩子們接觸京劇。筆者認真翻閱有關的資料,查字典、學唱段、走臺步,請教京劇方面有研究的老師,努力增強自身的京劇底蘊;筆者積極鼓勵孩子在集體中表演,體驗成功的喜悅,利用幼兒在同伴中的相互激勵、競爭,縮短了孩子興趣回落的周期。筆者堅持運用正面教育的手段,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快樂模仿,喜歡唱戲,大膽表演。
在京劇藝術教學的實踐中筆者體會到:幼兒園京劇教學不是“天才教學”,它能為全體幼兒所享受、所接納,而且是一種品德培養、知識傳授、形體操作訓練和表現力培養為一體的教育載體。學習京劇能培養幼兒愛國主義的思想。幼兒知道了京劇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炎黃子孫的巨大凝聚力,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有責任學習與繼承中國的京劇;學習京劇能夠促進幼兒良好的情感。從我園的教育實踐中,我們體會到精神因素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而學習京劇文化具備的德育功能一旦與智育相結合,就能充分發掘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功能;學習京劇能夠陶冶幼兒美好的情操。京劇文化之精華,具有巨大的審美價值。如:京劇的臉譜是世人所贊嘆的,每個臉譜都有它的美、善、真、忠和奸。通過富有東方傳統京劇文化的系列直觀形象的品位和理解,有效地引導幼兒興味盎然地進入審美活動和操作活動,從自發到自覺地將美德作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標;學習京劇,能夠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社會的發展,歷史的前進,未來的需要,要求教育培養的一代新人。必須是既能建設精神文明,又能創造物質文明的新人。在京劇活動區內幼兒通過手腦的并用,繪畫的臉譜惟妙惟肖,制作的服裝古色古香,表演的動作鏗鏘有力,既繼承了優秀的京劇文化,又提高了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
通過調查研究表明,我國的學前兒童音樂教育領域。除地方專業京劇藝術學校涉及到兒童京劇教學,其余像幼兒園、學前班等學前教育機構還未加入京劇教學。對于這個領域,教學水平,教學方法還不是非常完善,有待進一步提高。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中加入兒童京劇及教學,也是這個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特色。目前,在國內關于兒童京劇教學的研究成果和教學方法還比較稀缺,因此,就目前條件來看,在學前教育領域應用京劇教學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同時也可為我國的京劇藝術的蓬勃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精彩評論